8月1日,南部战区海军公开了一张引人注目的照片。画面中,舷号34的“湖北舰”甲板上,数十名身着整齐军装的官兵面向鲜艳的军旗庄严宣誓:“我在战位,强军有我!”他们的誓言掷地有声,展现出新时代海军官兵的使命感与自信。更令人震撼的是照片背景中整齐排列的六艘巨舰:包括两艘075型两栖攻击舰与四艘071型船坞登陆舰,总排水量接近20万吨苏州期货配资,规模几乎相当于英国皇家海军现役吨位的一半,被集中部署在南海这个全球瞩目的战略热点区域。
在这些战舰中,071型的满载排水量接近3万吨,而075型则突破4万吨,吨位水平仅次于美国海军同类装备。如此庞大的舰群一旦组成编队,在72小时内即可控制约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,这个面积相当于整个南海争议海域的三分之一。正因如此,不少网友感慨:“如今已经具备硬实力条件!”湖北舰作为中国第四艘075型攻击舰,它的入列不仅意味着首批075部署任务圆满完成,也象征着中国两栖攻击舰编队正式具备完整作战能力。从2019年首舰“海南舰”下水,到2025年的“湖北舰”加入,仅用六年就完成了从零到战斗群的跨越,建造速度与部署节奏令人瞩目。
展开剩余78%更值得注意的是,“湖北舰”的命名打破了中国海军传统的“沿海地名命名”惯例。湖北虽然是内陆省份,但凭借长江黄金水道与海洋紧密相连。将舰艇命名为“湖北舰”,不仅是对中部地区的致敬,更是在向世界宣示:中国的两栖力量不再局限于近海行动,而是具备深入内陆、辐射更广战略纵深的投送能力。与此同时,075的建造效率也让全球军工界侧目:湖北舰从开工到服役仅用了两年半,其中船坞建造阶段更被压缩到6个月,而美国“美利坚”级同类舰艇的建造周期往往长达5至6年。这种效率上的巨大差距,凸显出中国在大中型舰艇建造工艺上的成熟,也为后续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与此同时,美菲在南海动作频频。2025年4月,美菲“肩并肩”演习声称耗资1.2亿美元,但菲律宾最终只得到价值6600万美元的装备,其中不少还是库存多年的旧式导弹。美军更首次在菲律宾部署射程200公里的“远征舰艇拦截系统”(NMESIS),位置直指巴士海峡。然而,这些外部介入并未为菲律宾带来真正安全,反而让其付出沉重代价。2024年,仅在黄岩岛一地,菲律宾船只就被中国海警水炮驱离37次,维修费用高昂,足以购买两艘新巡逻艇。渔民的保险费用大幅上涨,不得不绕道马来西亚作业。尽管菲律宾防长嘴上强调“中国不太可能动手”,但现实却显示出他们正深陷自我消耗的泥潭。
域外势力的插手也让局势更复杂。印度派出“东方舰队”四艘军舰抵达菲律宾,试图在黄岩岛附近进行联合演习。但即便是其中最先进的“什瓦里克”级护卫舰,其性能也不过相当于中国054A。而菲律宾海军现役的最先进战舰仅为两艘韩国造护卫舰,其战斗力大致相当于中国已退役的053型。这样的差距意味着,任何军事冒险在真正对比下都显得风险极高。对于中国而言,四艘075型构成的作战集群才是改变南海力量平衡的关键。一艘075即可投送千余名陆战队员与其装备,四艘协同作战并配合071船坞登陆舰时,可迅速将一个完整的合成旅送至滩头,并在48小时内完成多波次立体投送。
这次六舰同框的场景,本身就是南部战区在南海展开实战化训练的缩影。湖北舰与首舰海南舰并肩出现在演练画面中,开展了包括两栖投送、跨海突击等科目的演练。075作为直通甲板的两栖平台,可以起降多架直升机,被称为“海上移动直升机机场”;071则能搭载50辆装甲车或800名士兵,还可释放气垫船快速实施抢滩。再加上901型大型补给舰的伴随保障,等同于把一整个机械化合成旅搬上了海洋。这种力量本身就是战略威慑,更是中国在南海“区域拒止”战略的前沿矛尖。
值得关注的是,第五艘075已于2025年7月在上海开工,打破了“075将被076取代”的猜测。军方之所以续建成熟型号,正说明075在性价比与可靠性方面已被充分验证。同时,更先进的076首舰“四川舰”也在进行电磁弹射技术验证,未来将与075形成高低搭配。随着两栖舰队逐步成型,它们正在替解放军航母分担低强度任务,使航母能集中力量应对美军航母战斗群等更高层次挑战。
从亚丁湾护航到远洋训练,从也门撤侨到吉布提保障,中国海军早已用实际行动表明:这些钢铁巨舰带来的并不是威胁与冲突,而是和平与保障。湖北舰的亮相,不仅仅是一次装备展示,更是新时代中国海军力量建设与战略信心的真实写照。
发布于:天津市